气门

一到春天就犯困,究竟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调

发布时间:2022/10/20 20:35:53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天本应是万物生发,有一类人却经常感觉周身乏力、哈欠连连,变得特别嗜睡,而且醒后精神不佳,睡足了起来没一会儿又觉得困,干一小会活就困得不行,这就是所谓的“春困综合症”。

一般来说,它是季节交替带给人们的生理反应,普遍存在、持续时间不会很长。但有些体质差,适应能力不佳的亚健康人群,症状会比较明显。当然因为一些疾病的因素,“春困”的症状会更加明显,甚至会因为季节因素加重病情。

为什么会出现春困?

现代医学认为春困是由于人的机体不能很快地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因为冬季气温较低,血管收缩,内脏器官和大脑的血流量增多,大脑的氧气供应也随之增多。而春天气温回暖,大脑供氧量随之减少,于是人容易犯困。

中医认为,春困的主要原因是肝脾失调所致。肝通于春,肝主疏泄与藏血。春季自然肝旺,常会导致肝火横逆犯脾克胃(木旺克土),致胃失受纳、脾失健运。后天之本脾胃受伤,气血生成不足;肝火偏旺导致,肝不藏血养血,五脏六腑失却滋养。故常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此外,人体湿气过重,也会导致春困发生。倘若人体湿气淤积,脾为湿困,脾运不及,一则不能运化水谷,不能将食物转化为对人体有用的精微物质;二则脾不升清,不能将水谷精微等清阳之气,吸收并上输于心、肺、脑,同时,胃的通降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湿邪等浊阴蒙住清窍。故而人体会出现神疲乏力、容易困倦、嗜睡等「春困」症状。

这三类人容易被春困盯上

1、经常熬夜者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拒。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晨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经常熬夜的人群会大量损耗身体库存的阳气,阳气不足容易被湿邪侵犯,脾不能正常运化,从而出现嗜睡、精力不足、疲倦等症状。

2、缺少运动者

《医效秘传》中有:“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只有运动起来,脾阳才能振奋,一身之气才能运转起来。春季湿气重,如较少运动,湿气则难以祛除,体内的湿气便会淤积,脾阳容易被困住,从而无法正常的升清降浊,清窍易被浊阴堵住,故导致困倦、嗜睡的症状。

3、喜生冷食物者

因为长时间的食用冷菜、冷水、冰淇淋等食物,对我们身体的脾胃、肠道形成了一定的伤害。而脾胃主阳,主要通过其运转来化解人体湿气和水分,常年食用生冷食物就会导致人体内水分、湿气不断淤积,让人体的大便、手脚、食欲等等都出现问题;加上春季雨水增多,内外湿结合,易加重身体疲乏的症状。

如何改善春困?

《黄帝内经》中写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意思是说:在春天时,人们的起居要有规律。因此,建议春季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能让人体机能得到有效调整,缓解白天的疲劳感。另外,中午也可以进行十几分钟的午睡,哪怕闭目养神也可以减少困倦感、缓解“春困”。

此外,冬季强调静养,但春季相反,春季养生强调“动则养阳”。运动有利于气血的运行,还可以让四肢的肌肉得以舒展,帮助细胞和组织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让大脑变得更加清醒,进而缓解“春困”。建议尽量走到户外进行运动锻炼,不仅可以让身体吸收阳光之气,还可以在春风与花香的沐浴中刺激我们的视觉和嗅觉,也有助于消除“春困”。

推荐膳食

1、人参鲍鱼炖鸡汤

材料:人参20克,干珍珠鲍6只,小母鸡1只,瘦肉克,姜3片。

做法:人参洗净浸软切段,珍珠鲍用自来水浸泡3小时后,再用开水煲滚后关火焗10分钟。全部材料一起加水毫升隔水炖3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春困易致气机不畅,体倦神疲乏力,精神状态不佳,宜用此汤补充体力,重新焕发:精神。

2、莲子淮山水鸭汤

材料:莲子15克,芡实15克,玉竹5克,铁棍淮山克,水鸭1只,姜3片。

做法:水鸭宰杀去内脏去尾后洗净,汆水片刻,淮山去皮洗净,其他材料洗净。莲子、芡实、玉竹、水鸭、姜片加水0毫升大火煲滚后转文火煲1个半小时,再加入淮山煲半小时。

功效:春季昼长夜短,春困日甚明显,此汤为神疲乏力、厌食体倦兼有口干舌燥人士的最佳养生之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2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