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气门 >> 气门市场 >> 70年代,父亲的私家车原创
70年代,父亲的“私家车”
70年代初,我才五岁,我们家拥有了第一辆自行车,是“飞鸽”牌的。那时候,我们家住在山西省太原市,我和弟弟才上幼儿园。
依稀记得那辆自行车个头很大,车把扁平宽阔,上面卧着一只玲珑剔透的小铃铛。
每当父亲在暮色中下班归家的时候,我们离着老远就会听到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铃声。
我们那时候居住的家属院儿,一共住着八户人家,被大人们称为“八家”。
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家属院中的第一辆自行车,孩子们对其感到极为好奇。
每当父亲把自行车停在院中的时候,家属院儿的小孩子们就会一起聚到院落中,各自研究着自行车的不同部件。
结果,父亲的自行车时常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
清早起来,当父亲收拾停当推着自行车走出院门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行车的轮胎瘪了。原来,是被小孩子们一不小心拔掉了气门芯儿。
当父亲骑车上路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一只脚蹬子不听使唤,过了一会儿再低头一看,脚蹬子已经不翼而飞了。
还有更惊险的时候,自行车骑着骑着就觉得不对劲儿,车身突然摇晃起来,刚想细究原因,只见自行车的前轮胎已经独自飞奔而去。
幸亏那时候,父亲还年轻,腿脚利落,不曾被这些突发的闹剧伤到半根毫毛。
从那以后,父亲利用休息时间开始轮流载着家属院的孩子们出去兜风。时间一长,孩子们对这辆自行车也就没有当初那么好奇了,自行车才得以安宁下来。
那个年代的生活极为清苦,却充满了快乐。
一到夏天来临的时候,父亲便会利用午休时间用自行车载着我和弟弟去坞城路吃冰棍儿。
弟弟坐在自行车前面的大梁上,我则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母亲每次都会笑吟吟地目送着我们这支小分队离家而去。
在模糊的记忆中,那时候的街道宁静而安逸,没有那么多的车水马龙。街道上穿行的大多是自行车,没有许多的车辆。
在耳畔轻轻徘徊萦绕的,是徐徐吹过的清风,还有婆娑的绿叶发出的沙沙声。极少能听到频繁的汽车喇叭声,以至于记忆中的街道充满了云淡风轻,过往的行人步履从容,安详的面容上总是挂着喜乐的微笑。
几年后,家属院的人家都随着单位搬离了太原。后来,家属院儿的孩子们也都长大了,却对父亲当年的那辆“飞鸽”牌自行车津津乐道。
母亲这时候才告诉我们,那辆自行车是父亲当年买的二手车,因为当时的建筑工地离家较远,父亲为了缩短上下班的时间才买了那辆自行车。
母亲还告诉我们,父亲一到夏天就怕我和弟弟中暑,所以每天中午都会特地用自行车载着我和弟弟去坞城路吃冰棍儿。
可是父亲和母亲,在那些年的暑季里却从来没舍得吃过一只冰棍儿。
那个年头的冰棍儿,应该只有几分钱一根儿吧?岁月如烟,往事如昔。
如今每到夏天,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父亲当年骑着那辆“飞鸽”,顶着炎炎烈日载着我和弟弟奔往坞城路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