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气门 >> 气门发展 >> 人类衰老的规律和特征,掌握规律延缓其进程
衰老是生命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是生命体的机能逐渐衰退,趋向死亡的现象。这虽然不可抗拒,但掌握其规律和发生机理,就可预防早衰,延缓其进程。
以“七七”“八八”之数的划分方法,女子五七-七七,男子五八-八八为衰老期,女子阳明脉先衰;男子肾气先衰;以10岁为一个阶段划分,40岁以后进入衰老期,肾气先衰,各个脏腑按肾肝心脾肺等五行相生次第渐次衰竭,岁为生命的尽期。认为衰老从40岁左右开始时《内经》的基本观点。认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于上,面皆焦,发始白”;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平盛不摇,是指发育盛极,不再生长。无论男女40岁左右是其生命走向衰老的开始,大多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这里的阴气指的是肾气,既是人的先天精气,此时已经消损过半,犹如“日中则亏,月盈则亏”,衰老由此开始。
此后衰老进一步发展,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年五十,身体沉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具体言之,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情,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魂魄离散,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从衰老的规律可以看出,人的衰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其一,表现为颜面部憔悴,荣华颓落,皮肤枯萎等头面皮肤衰老征退的征象。其二,表现为牙齿、骨骼、发、耳、目等肾肝脏所主形体官窍功能减退的征象。如齿槁、身体沉重、好坐好卧、筋骨懈惰、发白发堕、耳目不聪明等。其三,表现为生殖机能减退的征象,如女子地道不通,月经闭止;男子精少,阳痿。男女天癸竭,形坏而无子,丧失生殖能力。其四,表现为心理状态变化的征象,如苦悲忧,神气渐去等。
生之本,本于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竭,阴阳是“寿命之本”,其中阳气最为重要,故有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因而阳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在生命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黄帝内经全集正版原著图解黄帝内经白话版全注全译彩图版中医基础理论皇帝内经中医正版淘宝月销量¥12.8¥55购买已下架由于阳气在生理、病理上的重要作用,在养生防病中就具有重要意义。故《内经》强调“春夏养阳”,通过养阳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主张要根据阳气一日三时的消长变化规律,调整生活起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