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悬命于天,人之命即天之命,此“五十知天命”之所由也。知天才能退心合道,知己知人,其后才能言治,“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一)季节律、日节律、甲子节律
人生应天以甲子律,四脏应天以季节律,经络应天以日节律。
1.四脏应天以季节律
天动以生四时之变,人以肝心肺肾四脏与之相应,四脏者,天之在人也。四气调神,所调为肝心肺肾四脏;生气通天,乃肝心肺肾所藏之精气应春夏秋冬之变。肝心肺肾为天真之脏,此人体阴精阳气应天之关键。
《内经》前九篇详言四脏与四季之相应,如《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此春气之应,逆之则伤肝;夏三月,此为蕃秀,此夏气之应,逆之则伤心;秋三月,此谓容平,使秋气平,此秋气之应,逆之则伤肺;冬三月,此谓闭藏,此冬气之应,逆之则伤肾。”
天人相应是生命最大的目的和任务,对健康至关重要,《生气通天论》:“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人应天气之变,又有四脏精气和营卫的不同,前者以季为单位,后者以日为单位。
2.经络应天以日节律
经络者,神气出入人身之道路也。“人法地”,人生于地,水谷化气以成营卫;“地法天”,人悬命于天,营卫之气的升降出入统在天。经络应天以日节律,营卫之气表现各有不同。营气充十二经脉分应十二时辰,始于子时胆经,循环流注,如环无端;卫气日行于阳,从目出于膀胱经,夜入于阴,从足沉入肾中。天气一日之中又可分为四时而有升降盛衰之分,人身卫气随之同步而浮沉内外,“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营卫之气一日一夜周身五十营而大会于手太阴。营卫如夫妻,可分不可离,卫在外营相随,二者时时会通、夜夜合阴、每日大会、相随贯通。
3.人生应天以甲子律
甲子以纪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甲子言天运一周,于人则是生命最大的周期。
《上古天真论》言人生命盛衰之周期男女各不相同,男子八八六十四,女子七七四十九,两者平均57年,约一甲子。甲子周期尽,天命气数竭,剩下的为人生余气。
余气有多久?应该是天癸到来之前的时间,约15年。故常人人生之命数为72年左右,故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说。不能尽常人之命数而半路夭折者,多因流连于用而不知返,欲望过度使然。肾气的盛衰与天癸的来去是甲子律中的主线。
“古有知道者,恬惔虚无,真气从之,可度百岁而去。”百岁为天命之数,如能从于道与天地合其德,则能“度百岁而去”,此为天人之寿。
(二)四脏四季主政和季节性疾病
人体肝心肺肾四脏所藏精气随四季变化而升降沉浮,一季一脏,当季之脏为主政之脏,具体而言,春应肝、夏应心、秋应肺、冬应肾。言主政者,当季之时,本脏之气外达,主政一身气化,也为负担最重之时,如果此脏本身有病,则当政之季本脏病情加重。
四脏之气随四季变化而升降沉浮表达在外,升降出入在身体不同位置上,一季一位,一季之中主病主症则随之有明显的季节性。季节性疾病,是和人体四脏精气随四季变化以及个人脏腑本身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是四脏之气相应于四时之变而升降沉浮导致了身体四季疾病的特征性发生,这点对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伤寒论》中也说明了此点,并列为疾病诊治之要:“夏月盛热,欲著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令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
(三)男女生理特点不同
《上古天真论》中所论男女的生理节律各不相同而特点各异,这与男女所泻的物质有关。女子二七始,所泻为血,“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男子二八始,所泻为精,“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血为后天所生,精为先天所藏,故男子月减为天数、为根本,女子月减为人数地数、为化用,此二者寿命之所异也。
血藏于肝,女子以肝为本;精藏于肾,男子以肾为本。精本先天,血为后天,乾男坤女,男天女地,故男子常有离断后天趋向先天之心,多心向天道;女子常有守成后天之意,多心守人伦,此二者天性禀赋之所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