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气门 >> 气门发展 >> 速来收藏潍柴所有机型气门调整
排气门及制动间隙的调整WP9H/WP10H
WP9H/WP10H采用皆可博制动,飞轮外侧圆周上除了转速孔,正时刻线,还有三条正时刻线。在刻线上方刻有“16”“25”“34”数字,调整气门间隙时按照特定的顺序盘车使刻线和飞轮壳刻线对齐,并调整相应缸的排气门间隙和排气制动器间隙。
1
① 盘车至1缸压缩上止点(对齐OT标记,第6缸进气门打开),调整第1、2、4缸进气门间隙为0.4mm。
② 在飞轮端逆时针盘车,对齐飞轮外边缘刻线标记“16”,将先调节1缸排气门间隙0.5mm,然后调节1缸制动间隙1.35mm。
③ 在飞轮端继续逆时针盘车,对齐飞轮外边缘刻线标记“25”,先调节5缸排气门间隙0.5mm,然后调节5缸制动间隙1.35mm。
④ 在飞轮端继续逆时针盘车,对齐飞轮外边缘刻线标记“34”,先调节3缸排气门间隙0.5mm,然后调节3缸制动间隙1.35mm。
⑤ 在飞轮端继续逆时针盘车,(对齐OT标记,第6缸压缩上止点)调节第3、5、6缸进气门间隙0.4mm。
⑥ 在飞轮端继续逆时针盘车,对齐飞轮外边缘刻线标记“16”,先调节6缸排气门间隙0.5mm,然后调节6缸制动间隙1.35mm。
⑦ 在飞轮端继续逆时针盘车,对齐飞轮外边缘刻线标记“25”,先调节2缸排气门间隙0.5mm,然后调节2缸制动间隙1.35mm。
⑧ 在飞轮端继续逆时针盘车,对齐飞轮外边缘刻线标记“34”,先调节4缸排气门间隙0.5mm,然后调节4缸制动间隙1.35mm。
图1为飞轮盘车刻度线
注意:WP9H/WP10H飞轮上4条刻线
02气门及制动阀间隙的调整方法
① 盘车至相应的调整位置(如下图所述)
② 调整排气门间隙:将塞尺插入象脚与气门桥间隙保证0.5mm,旋转调整螺钉使推杆侧摇臂球销与摇臂间隙为零。
③ 调节制动阀处间隙为1.35mm。
④ 进气门间隙的调整:调整进气门摇臂上的调整螺栓并配合塞尺,将进气门间隙调整为0.4mm。
图2为气门间隙调节图
03WP10机型气门间隙调整方法
3.1.采用尤顺辅助制动系统的柴油机
3.1.1气门间隙调整顺序:参见图3
(1)盘车至第1缸压缩上止点(飞轮壳观察窗刻度线与飞轮沟槽对齐)
① 调节第1、2和4缸的进气门间隙;
② 调节3缸的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2)面对飞轮端逆时针方向盘车,至飞轮壳观察窗刻度线与飞轮上标记“16”的刻度线对齐,调节6缸的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3)面对飞轮端逆时针方向盘车,至飞轮壳观察窗刻度线与飞轮上标记“25”的刻度线对齐,调节2缸的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4)面对飞轮端逆时针方向盘车,至飞轮壳观察窗刻度线与飞轮上标记“34”的刻度线对齐,
① 调节第3、5和6缸的进气门间隙;
② 调节4缸的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5)面对飞轮端逆时针方向盘车,至飞轮壳观察窗刻度线与飞轮上标记“16”的刻度线对齐,调节1缸的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6)面对飞轮端逆时针方向盘车,至飞轮壳观察窗刻度线与飞轮上标记“25”的刻度线对齐,调节5缸的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图3为采用尤顺辅助制动柴油机气门间隙调整顺序图
3.1.2排气门间隙及制动间隙调整方法:
(1)盘车至相应的调整位置(见图4)
(2)制动间隙调整:将塞尺插入排气门桥与排气摇臂小活塞之间,调节推杆侧调节螺栓,保持制动间隙为2.05mm;
(3)排气门间隙调整:将塞尺插入排气门桥与垫块之间,调整排气门间隙为3.00mm。
图4为采用尤顺辅助制动柴油机的排气门间隙及制动间隙调整
3.2采用皆可博辅助制动系统柴油机
3.2.1气门间隙调整顺序:参见图5
(1)盘车到一缸压缩上止点,调节1、2、4缸进气门间隙;
(2)在飞轮端逆时针盘车至飞轮上“25”刻线与飞轮壳OT刻线对齐,调节摇臂5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3)在飞轮端逆时针盘车至飞轮上“34”刻线与飞轮壳OT刻线对齐,调节摇臂3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4)在飞轮端逆时针盘车至飞轮上“16”刻线与飞轮壳OT刻线对齐,调节摇臂6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5)在飞轮端逆时针盘车至飞轮上凹槽与飞轮壳OT刻线对齐,调节第3、5和6缸的进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6)在飞轮端逆时针盘车至飞轮上“25”刻线与飞轮壳OT刻线对齐,调节摇臂2的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7)在飞轮端逆时针盘车至飞轮上“34”刻线与飞轮壳OT刻线对齐,调节摇臂4的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8)在飞轮端逆时针盘车至飞轮上“16”刻线与飞轮壳OT刻线对齐,调节摇臂1的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图5为采用尤顺辅助制动柴油机气门间隙调整顺序图
3.2.2排气门间隙及制动间隙调整方法:见图6
(1)盘车至相应的调整位置
(2)排气门间隙调整:将塞尺插入排气门桥与排气摇臂的垫块之间,调节推杆侧调整螺栓,保持气门桥间隙为4.06mm;
(3)EVB间隙调整:将塞尺插入排气门桥与支架之间,调整制动间隙为0.4mm。
图6为采用皆可博辅助制动柴油机的排气门间隙及制动间隙调整
2
01WP12/13机型气门间隙调整方法
1.检查、调整进排气门间隙
a.普通机型气门间隙调整
① 柴油机冷车状态下,正盘车(按柴油机运转方向)到1、6缸上止点,此时飞轮上的刻槽与观察孔盖板上的指针对齐。
图7为飞轮刻线
② 拆下缸盖上的气门摇臂罩,判断1缸或是6缸处压缩冲程(处于压缩冲程的气缸进排气门与摇臂间都有间隙)
图8为调整气门间隙
③ 按表10用塞尺检查气门桥上平面与气门摇臂间的间隙,若间隙过大或过小,可通过调整摇臂上的调整螺栓来达到上述间隙要求。
图9为冷态进气门间隙0.4mm和冷态排气门间隙0.6mm
④ 检查完1缸或6缸后,再正盘车°,使6缸或1缸处于工作冲程,检查调整剩余的气门。
图10为压缩冲程时各缸状态
b.对于带EVB辅助制动装置的排气门,其间隙调整步骤如下:
图11为排气门及EVB间隙调整
① 活塞位于压缩上止点位置。
② 松开螺母1调整螺栓1,直到与气门桥的接触间隙为0
③ 松开螺母2调整调整螺栓2,在调整螺栓2与气门桥之间插入0.6mm,转动调整螺栓直到塞尺无间隙,保持次状态,锁紧螺母
④ 调整螺栓1,在气门桥与调整螺栓1之间插入0.4mm塞尺,调整螺栓1,至小活塞到底夹住塞尺为止,保持此状态,锁紧螺母
c.采用尤顺辅助制动系统机型
① 盘车至第1缸压缩上止点(飞轮壳观察窗刻度线与飞轮沟槽对齐)
调整第1、2和4缸的进气门间隙,进气门间隙0.4mm;
调节3缸的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② 面对飞轮端逆时针方向盘车,至飞轮壳观察刻度线与飞轮上标记“16”的刻度线对齐,调整6缸的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③ 面对飞轮端逆时针方向盘车,至飞轮壳观察窗刻度线与飞轮上标记“25”的刻度线对齐,调节2缸的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④ 面对飞轮端逆时针方向盘车,至飞轮壳观察窗刻度线与飞轮上标记“34”的刻度线对齐。
调节第3、5和6缸的进气门间隙,进气门间隙0.4mm;
调节4缸的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⑤ 面对飞轮端逆时针方向盘车,至飞轮壳观察窗刻度线与飞轮上标记“16”的刻度线对齐,调节1缸的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⑥ 面对飞轮端逆时针方向盘车,至飞轮壳观察窗刻度线与飞轮上标记“25”的刻度线对齐,调节5缸的制动间隙和排气门间隙(先调制动间隙,后调排气门间隙);
图12为飞轮上的刻线
① 排气门间隙及制动间隙调整方法:
盘车至相应的调整位置(见图12)
制动间隙调整:将塞尺插入排气门桥与排气摇臂小活之间,调节推杆侧调整螺栓,保持制动间隙为2.05mm;
排气门间隙调整:将塞尺插入排气门桥与垫块之间,调整排气门间隙为3.00mm。
图13为气门间隙调整
排气推杆侧调整螺母(M10)拧紧力矩:(30~36)N·m排气门间隙调整螺母(M8)拧紧力矩:(18~23)N·m。进气门调整螺母拧紧力矩为(45±5)N·m
进气门冷态间隙、制动间隙、排气门冷态间隙调整完后,应检查一缸进气开和排气关,并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潍柴全机型气门调整数据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