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

本田最强的红头引擎是K20还是F20C看

发布时间:2023/2/22 16:34:03   
白癜风的危害是什么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323/4359087.html

同属本田2.0自吸引擎

都在改装界拥有无数粉丝

这次它们来一次正面的交锋

K20与F20C

自吸的高亢之音

究竟谁更好听

在之前的head2head中,我们对比了多款引擎。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小排量引擎的对决!

本田在20世纪之初推出两款重磅级引擎,一款是当年小排量杀手B系列的接任者K系列,一款是搭载于S上的本田红头引擎。

K系列衍生出极多的型号,但是最佳的还是K20,而S上最佳的当属AP1上的F20C!

K20是本田在年推出的引擎,其大量的应用于typeR车型上。

K20为cc的排量,引擎缸径86mm,活塞行程86mm,搭载有最新的VTEC以及DOHC技术。取决于搭载车型,压缩比可在11.5:1到9.8:1之间变化。在typeR上,K20压缩比为11.5:1,输出约在hp

rpm,Nm

rpm左右。

F20C是本田在年推出的引擎,其和S成为一代绝配。

排量cc,引擎缸径87mm,活塞行程84mm,压缩比为11:7:1。取决于ECU的调教,F20C的VTEC可在-rpm上打开。在日本版中,F20C输出ps

rpm,扭矩为.71Nm

rpm。在美版上,动力输出有所下降。

如果单从上面的数据来看,这两台引擎可谓是棋逢对手。相似的排量,相似的技术,相似的引擎动力,都成为这两台引擎可以相互比较的地方。

这两台引擎最根本的差别其实来源于缸径活塞行程比。

在理想条件下,一台近乎于正方形的气缸更能够保证足够的引擎转速。因此我们看到,K20采用了86:86的设计,换言之,这是2.0升四缸高转速引擎最经典的设计。

而F20C由于当年成本和技术的限制,采取了降低活塞行程的方式。这一设计和80年代早期本田的F1引擎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降低活塞形成来增加活塞回转转速,最终将F20C推到了惊人的rpm。

很多人都认为K系列引擎其实受F20C的影响。F20C的缸头经过特殊的抛光处理,因此引擎在高转速下呼吸更加顺畅。

根据资料,F20C的缸头气流量比K20高了约8%。F20C的气门面积也更大,气门弹簧硬度更高。如果长期引擎在rpm以上运行,在rpm限速的限速器更加容易损坏。

由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高转速下耐用性,F20C的缸头的强度也高于K20,F20C的气缸衬套也做了进一步加强。由于曲轴和接头的特殊设计,F20C的整体刚性也远远高于K20。而在活塞也采用了锻造活塞,衬套也采用了MMC结构。

在这一系列的加强下,一台原厂但是增加了涡轮的F20C可轻松达到轮上-匹马力。即使在高强度赛事下持续跑一年,F20C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而K20相比之下原厂则缺乏这种设计。其的活塞采用的是低一级别的铸造材质。因此在高转速下,尤其是超过rpm的长期使用下,活塞问题就会非常明显。

在赛场上,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原厂的K20引擎在高转速下活塞直接戳穿气缸。

这往往是由于机油问题。

有资料显示,在rpm上,K系列引擎(包括K20)的油泵会出现空穴效应,当在赛道上以超过rpm的转速完成1-2节的赛事后引擎就会因为这个原因失效。如果使用了不恰当的增压,情况只会进一步恶化。而F20C的油泵即使在9rpm下也能保证长期完美运行。

即使只是保守的增加到轮上匹马力,K20也无法维持太长的时间。

说到本田,不能不谈的就是改装。由于K系列引擎受众面更广,因此改装套件更多。而F20C虽然套件也不少,但是相比于K20就差了不少。

曾经有北美改装厂表示,在同样的预算下,一个原厂缸头和缸体的K20在更换进气,节气门,排气和凸轮轴的情况下可达到轮上hp和Nm。欧版的Euro-r和Civic-Si的原厂进气更是远远好于F20C的原厂进气。

而同样预算下的F20C,受限于改装套件的选择,往往只能到轮上hp和Nm。只有在花大心思的情况下,换上一个更棒的凸轮轴才能达到和K20相似的输出。

但是,即使在同样的输出下,K20手中还有一张F20C没有的王牌:I-VTEC。

Performancei-VTEC

在北美民间被称呼为performancei-VTEC,凡是搭载这款VTEC的发动机都拥有本田最棒的气门结构。和VTEC一致,i-VTEC的核心仍然是VTEC,通过液压升举的VVT以改善高转速下发动机的呼吸。然而对于i-VTEC,其多了一套子系统,被称之为VariableTimingControl(VTC)。

在VTC作用下,在全转速区间内,一个特殊的凸轮轴机构帮助完成连续可变凸轮轴相位改变。

在电子系统自动检测凸轮轴位置,点火时间,排气侧含氧量以及油门位置等参数下,系统可自动控制50度夹角凸轮轴相位变化,而对于K24A2,这一角度降低到25度。

和VTEC非常相似,这套机构由电子检测液压推动,从而减少了反应时间和系统延迟性,从而增加气门重叠以及最终马力的输出。换句话说,i这里意味着intelligent。VTC和VTEC共同作用下最终在马力和排放上做出了有史以来最完美的平衡。

在i-VTEC的帮助下,K20一直能够提供更好的中端扭矩输出,同时不浪费高转速的输出。

在很多改装厂的测算中,在6rpm-rpm的转速区间下,i-VTEC加持下的K20的输出相当于一台增加了7%-10%体积的F20C。

因此在改装后,K20往往能够兼顾日常走街的需求。相比之下,仅仅搭载了普通版本的VTEC的F20C就差的多了。

赛用版本则由于更专业的需求,在这里就不做讨论了。

总结下,F20C的缸头和缸体更棒。K20唯一的优势就是i-VTEC和更多的后期改装套件。F20C在恰当的升级下几乎全方面压倒K20,唯一的缺憾就是中端输出。而K20只有通过腹内强化和升级后的油泵才能勉强赶上F20C。

如果真的想要K系列引擎,很多改装厂都推荐直接上K24,而不是K2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5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