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

V6自吸发动机最后的绝唱,浅谈日产VQ3

发布时间:2023/3/28 19:57:14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pf.39.net/bdfyy/bdfzg/161014/4992915.html

这几年来鄙人写了很多关于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内容,对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很多优势赞不绝口,也做到了对内燃机增压化趋势的欣然接受,所以一直以来很多读者都认为在下是个涡轮增压吹,实际上鄙人同样是日产VQ7发动机的用户,只是有些排斥情怀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过于主观的思维只会干扰对客观的判断!

譬如什么大排自吸是王道、V6无与伦比的平顺、动力随叫随到的线形之类的赞誉真的挺心烦,这套话足足说了20几年,当真是有些过了;此篇仅以一个7车主日常用车的角度去评价VQ7发动机,详细阐述它的优势以及劣势,看看这款凝聚日产最顶级技术于一身的V6发动机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究竟算不算一代神机?

日产VQ系列发动机的起源

实际上早在年,日产就提出了VQ发动机的理念,也可以理解成羽毛系列;寓意就是让发动机运行时如羽毛般轻柔平顺,核心理念就是高效、节能、轻量化,而VQ系列发动机发布量产在年,VQ0DE发布当年就获得了沃德十佳,后续产品就是VQ5DE发动机,同样还是沃德十佳;而VQ7VHR发动机则是VQ系列最终的作品,获得年的沃德十佳;说到底连续14年荣获沃德十佳是由整个VQ系列完成的!

而在年之后,BBA等品牌开始大量普及涡轮增压技术,所以VQ系列也就逐渐淡出了沃德十佳,所以说VQ7连续获得14年沃德十佳是不客观的;不过日产VQ系列自打研发时就稍微带着点不平凡,要知道年时的日本工业制造处于鼎盛时期,而在5年后因广场协议使得日本经济出现泡沫式繁荣,所以那个阶段日系车企打造发动机往往是不计成本、不遗余力,VQ系列也是这个时期所打造出来的!

VQ系列发动机有哪些技术特色?

为什么上文说VQ系列自打出生就带着几分不平凡?原因就是那时期的日系车企所拥有的钱是花不完的,所以那时期日本车企造车理念就是宁可赔钱造车、也要争一口气,当时很多明机如2jz、RB26都是诞生于这种时代背景之下;VQ系列有哪些特色?首先就是60度的夹角,所受一、二阶惯性力矩比90度夹角V6少一半,平顺度已经很接近L6发动机了(V6先天平衡的是一、二阶惯性力,而力矩是不平衡的)!

如上图90度与60度夹角V6发动机在一、二阶惯性力矩上的差异(公式能看懂就看,看不懂也无所谓,知道存在差异即可);采用了双顶置凸轮轴(DOHC)以及24气门的结构;缸径9毫米、冲程7毫米,典型的大缸径、短行程,标准的高转机,甚至比后来的VQ7HR还要极端;要知道即便是年之后采用DOHC的车型也并不多,现在看来这些不算啥,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些都是高性能发动机的必备利器,更注重性能而对燃油经济性略有忽视!

VQ7VHR发动机有多强大?

实际上VQ系列机型中应用最广泛的机型应该是VQ5DE,VQ5HR与7VHR都是在这款VQ5DE的基础上升级而来,应用了不少当时F1领域下放的技术,比如凸轮轴采用F1领域的超精磨工艺,气缸采用了F1领域的真圆加工工艺,DLC涂层等等(就是那种镜面工艺);型号结尾的HR代表高转速,VQ7的精髓也就是这个HR,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而言提升动力困难,不增加排量只有靠拉转速来获得功率!

VQ7VHR与VQ5HR差异不少,但最明显的就是7配备了连续可变气门升程,就是型号中HR前V的意义,记住一点7不分型号皆配备VVEL,所以本质上不存在VQ7HR,只不过在14款Q50的参数介绍中不知道怎么的就产生了VQ7HR的命名方式;这个VVEL可以理解成可变气门正时的进阶版,与本田VTEC是同类型的配置;高转速机利用该转速拉功率时会面临进气不足!

比如转每分钟运行时,每秒曲轴要旋转圈,因为4冲程发动机两圈一个循环,就使得进气门每秒打开、关闭50次,开启时间太短暂导致进气量不足;所以产生了可变气门正时、升程,正时可以简单理解成进气门开启时间延长;而升程可以理解为在进气门开启时间延长的基础上,增加进气门开口的横截面积;当然这种配备在当时日系高转机上面很常见,高转机必有气门升程,就像本田粉迷恋vtec开启时的声音,VVEL也有啸叫声!

严谨的说VQ7HR所表现出的最大特色其实并不是它的性能,它的性能不错、但并不是极致,它最大的优势(鄙人所真实感受到的优势)就是均衡,动力足够应付日常使用中所用的状况,来感觉了下赛道溜几圈也搓搓有余(注意刹车片);油耗方面可以说是随心所欲,高与低取决于驾驶者如何去开,鄙人最高开到过17个,这几年油价贵也能轻松降到11.6个,当然鄙人经常跑环线,市内路况少,同样的路况用2.0T的5系跑、大概在9个左右!

日常代步转左右时VQ7如同小绵羊般温顺,转开始发力则稍微有了些性能机的姿态,而突破了转时vvel一开,那动力非常澎湃,第一次做鄙人车的一个妹子戏称这车有“三段式加速”,VVEL开启的那一瞬动力爆发是非常突兀的,并不像各位眼中自吸发动机动力输出的那般线性;或许也是杰特可JRE变速器太坑的缘故,动力输出的并不直接,行驶中给油必然要顿一秒,如同增压车涡轮迟滞一般,远远没有宝马2.0T来的平顺,道理很简单甭管发动机多强、变速器坑直接毁掉平顺!

VQ7HR的潜力有多大?

可能朋友们在一些帖子上经常能看到VQ7潜力巨大的说法,比如什么梯形结构至少能承受千匹马力之类的话,不过在鄙人看来VQ7缸体采用全开放式水道(opendeck),怎么都不像强度很高的样子,不做强化拉千匹应该就是另一个易爆,斯巴鲁后期的机器为啥总易爆?就是开放式水道给坑的!如上图所示VQ7缸体,而下图则是战神VR8DETT的缸体,采用封闭式水道!

全开放式水道对减重、散热有作用,但缸体对气缸衬套的支撑不足,看上图这GTR的气缸采用closeddeck,缸体对气缸的支撑是全方位的,所以若说没强化的VQ8缸体能承受千匹马力可信,但没强化的VQ7缸体承受千匹马力就有点匪夷所思了,日产RB26、丰田2jz、三菱4G6都是closeddeck,所以均能承受千匹马力;opendeck设计甚至都不适合上涡轮增压,参考斯巴鲁的EJ20发动机就能想明白!

所以缸体不强化的VQ7潜力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换一套高流量进气、直通排气,最后再刷上一套新的程序,对于自吸发动机而言不刷程序几乎没办法提高马力;VQ7额定马力与轮上也存在差异,额定50匹、轮上00匹左右吧(亲身感觉,没拉过),刷完程序机头马力能勉强到匹左右,但厂家标定到转断油转速估计要破,得达到转左右吧!

至于前些年网络上流传的换上美国Z1进气歧管就能轻松增长0匹马力的说法完全是子虚乌有的,Z1的VQ7进气歧管仅仅是在原厂歧管的基础上对管口、内壁进行光滑处理,比如增大开口面积,磨掉歧管内壁上的一些毛刺使得其更加光滑,因为VQ7的进气歧管是塑料的,用目砂纸甚至连自己都能打磨成功,当初鄙人差点就买了,小一万块呢;实际上想把VQ7的马力拉倒匹,的确需要对进气歧管进行再加工(或直接上Z1),但仅通过加工进气歧管,马力能提升1、2匹都是运气,这么理解即可!

日常使用的感受

啥叫高转速发动机?还有高峰值转速、高升功率、转速攀升的还要足够快,对于高转速发动机而言这三点缺一不可;VQ7同样采用大缸径(95毫米)、短行程(81毫米)的设计,转速响应迅速,地板油时一秒就能突破到0转以上,这就是VQ7拥有高爆发的力的根本原因,所以日常行驶时稍微给点油转速瞬间就上去,不过却被杰特可7AT严重拖了后腿,转速响应快、但发动机扭矩传递到车轮上却要慢半拍,升挡时顺畅,但降挡时慢到令人无语,而且还是一挡、一挡降,做不到跳挡降!

所以鄙人的Q50日常行驶并未觉得有多么的平顺,动力输出方面也没有各位想象的那么线性,所谓的动力随叫随到仅仅是想法;或许VQ7让宝马给它匹配变速器,才真正能发挥它的潜力,日产能把V6自吸玩到极致、但变速器差了点意思,总之日常使用的感觉没有鄙人那辆2.0T的5系好,虽然是涡轮增压但也平顺、动力随叫随到,毫无键盘们口中的涡轮迟滞感(注意只是说没有感觉到,并没说无迟滞,因为涡轮迟滞状态客观上是没办法避免的)。

VQ7距离诞生之日虽然已长达15年之久,但现在依然具备战斗力,01依然能秒掉路面上95%以上的车型(那剩余5%就是超跑,以及M、S、AMG、R之类的了,可能占比还达不到5%),但从数据上看早已不如15年前那般惊艳;要知道在15年前,G7能达到5.秒的01成绩是多么恐怖,因为VQ7与2GR-fse的出现直接把宝马赶出了自吸界,在这之前宝马的N52才是自吸界的标杆,所以15年前的VQ7才是一霸,至于现在就那么回事吧,情怀不灭、VQ永在。

总而言之VQ7虽然经典,但真算不得自然吸气机型的天花板,充其量算是民用机中顶级的V6自吸之一,转断油转速、95匹的升功率怎么看都算不得极致;要知道本田同时代的K20A,升功率已经达到了匹,活塞每秒移速达到24米(F1的水准),这才是那个时期自吸的天花板,让法拉利追了快10年;只不过VQ7是很均衡、全面的机器,大排量避免了小排量自吸低扭不足的尴尬,动力与油耗的选择完全由驾驶者来决定,舍得油它动力爆棚,想让它省油、压到11个左右也很容易,但除此之外也很难再想到它的其它优势了;毕竟时代变了,它那00匹的轮上马力对比.0T+双离合真的没啥优势,这也是鄙人现在更喜欢V6T的原因,情怀有的时候令人无奈,咽不下又吐不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0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