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气门 >> 气门市场 >> 长清大学城以内生动力回应全区之力
“大学城兴,则长清兴;大学城好,则长清好。要举全区之力支持大学城发展……”
在长清区党代会和“两会”上,济南长清大学城(以下简称“大学城”)的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在代表、委员们从各自领域为大学城发展建言献策的同时,济南长清大学城党工委、管委会也在结合这些建议思考如何推动大学城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市、区各项决策部署在大学城落实落地。这不,在刚刚举行的大学城党工委第6次(扩大)会议上,这个问题就成了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时”“势”带来新使命,确定“”工作思路
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长清大学城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大学城确定了“科教新高地、生态智慧城”的目标定位,这是引领大学城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创新发展的总目标。在今年区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举全区之力支持大学城发展”均被着重提及,“五个坚持七区联动”的谋划布局中同样多次提及大学城,将大学城作为“智能制造先进区”“科教产业融合区”的主引擎、主战场……这些都赋予了大学城新的使命、新的担当。
在这样的“时”与“势”下,大学城党工委、管委会结合《实施意见》和区委区政府部署安排,以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切入点,谋划“”工作思路,即锚定“科教新高地、生态智慧城”这一目标,实施“营商环境、考核指标、作风建设”三个提升,在党建引领、项目建设、校地融合等7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从思想上、作风上、行动上全力推动“四个片区”深度融合,勇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引领者。
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加减乘除”文章
结合自上而下擂响的营商环境战鼓,一场“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已经在大学城开启。
制定《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意见》,以增加市场主体数量、激发主体活力为着力点,加大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和数字赋能。
做好“加减乘除”文章,打造特色品牌。“加法”即加大土地、金融等要素支持,完善升级涉及50余项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流程,计划新增26项市区审批权限,从而为项目落地、企业发展助力赋能;“减法”即多举措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大力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供地,实行“一链办理、一码通行”,开通“绿色通道”。“乘法”即充分发挥“四区”叠加政策优势,推动“一件事”集成改革,试行“订制化菜单式”帮办;“除法”即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健全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提升经济指标“内培外引”强实力
主要经济指标的向好是保持经济运行平稳的重要体现。大学城管委会立足实际,将今年定为“经开区考核指标提升年”,通过“内培外引”,确保进入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第一方阵”行列。
所谓的“内培外引”即从首季开始,管委会就聚焦产业培育和项目建设,培育壮大5个产业集群;通过领导包挂、专班推进、专题会商、台账督查等方式,盯紧29个市区重点项目和18个首月签约项目,着力解决土地、资金、配套等制约因素,力争丰树、沃德气门、圣洋环科等重点项目在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管委会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调研分析,制定《大学城三年行动计划》,从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发展布局、重点任务、发展保障等方面,为大学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遵循。
聚焦“校地融合”激发发展活力
推进“校地、校校、校企融合”是大学城创新发展的重要版块,也是“四区整合”题中应有之义。
聚焦校内资源,加强合作共建,联合开发实体项目,在齐鲁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鲁澳中医药产业园、女子学院幼教小镇等建设上找准切口、加快推进。
支持校企合作申报共建各类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利用齐鲁工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中医药科研创新中心、创新谷孵化器等中试熟化平台,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无缝衔接,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整合利用各级人才政策,做好大学城“引育留用”文章。充分发挥山师、山艺、山工艺等学科优势,利用园博园、华谊兄弟电影城等载体,以组建交响乐团、成立演艺公司、影视协会等形式,组织和深化大学生文化艺术节、音乐节、演唱会、模特大赛、摄影大赛等文化活动,力争月月有主题、季季有亮点、全年都精彩,持续呈现文化盛宴,让大学城真正动起来、活起来、靓起来。
担当实干树立新风。大学城管委会将以实施“作风建设提升”行动为主线,对照“严真细实快”要求,认真反思和整治“宽假粗虚慢”的问题,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做到“内外兼修”。据介绍,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指出了作风方面20余项具体表现,将通过开设机关大讲堂、举办高端论坛、完善KPI绩效考核、建立负面清单、跟进监督执纪等举措,从内外层面提升干部素质,以一流作风保障高质量发展落地落实。
实干成就梦想,奋斗赢得未来。济南长清大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将以“拼”的意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为济南“西兴”战略贡献“大学城力量”。
来源:济南长清大学城
编辑:高长燚